产品详情Product details
1月15日,笔者在位于盐城市射阳县黄沙港镇新材料产业园内的盐城优和博新材料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产品研制,科学技术创新硕果累累,向新年春节献上了一份厚礼。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32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25件;牵头起草行业标准编制1项、参加编写行业和团体标准4项;为省双创人才科技副总认定企业,企业还被确定为东华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东南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24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安全达标管理等认证。
加快科研步伐。该企业成立于2018年4月,注册资本为2亿元,是一家以研制、生产、销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主的科技型企业。企业为江苏省新材料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盐城市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船舶工业、消防安全、民用建材、防割防刺等特殊服装、运动器材等领域。企业隶属中央骨干企业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投集团,下属四级企业),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北京同益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722)的控股子公司。公司现在存在员工2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超20%,研发人员近15%。该企业成立后不久,就立即落实专门队伍、人员、场所,切实加快科研步伐。
加强科研合作。该公司重视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东华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关系。公司年产3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畅销国内十多个省、市,得到了广大新老客户的认可。2024年3月,该公司还邀请江南大学侯秀良教授到公司作主题辅导。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盐城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盐城市改性超高强纤维工程研究中心、盐城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还成为东华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东南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
加大科研投入。该公司格外的重视企业自主创新,每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均比上年增加20%以上。他们还根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国内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遵循科技、节约节能、环保、智能化、数字化等原则,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2023-2024年,他们共立项科研项目10项,其中1项列入射阳县科技计划,1项列入盐城市重点研发项目计划;研发的新产品有3项被认定为盐城高新技术产品。
“今后,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的利用央企与上市公司的研发业务平台优势,秉持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一直在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协同效应,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盐城优和博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桂亮信心满满地说。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杨琛源在福银高速郧西服务区加油后逃单的保时捷男司机落网了!
近日,四川成都,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一活动会场吐槽现场空调噪音大,有异味,直言这一定不是格力。
当地时间3月13日晚间,因飞行路线上存在大风和降水天气,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再次取消了“龙”飞船的备用发射计划。“龙”飞船原定于12日发射,却因地面系统故障而取消。本次“龙”飞船原本将接回因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技术故障而滞留太空的两名美国宇航员。
3·15晚会丨只打开水龙头,收费100元?“维修刺客”啄木鸟,维修乱象何时“修”?
“啄木鸟家庭维修,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修,不仅能修还能洗。”和企业在网络上的火热宣传同步,近一年来,“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接到大量花了钱的人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投诉。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乱收费,坑骗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暗访视频!杨铭宇黄焖鸡把剩菜加热再卖给顾客】“香菇洗洗能够继续用”“配着剩的青菜也够一份”,有记者暗访发现,多个杨铭宇黄焖鸡米饭门店店员,竟将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清洗,再次加工售卖。
3月16日,孙颖莎发文告别重庆冠军赛:感谢球迷一路相伴,未来继续在赛场上全力以赴,不负热爱。
据广州日报3月12日报道,42岁女子5年前查出子宫肌瘤,一直接受保守治疗,肌瘤长到8斤重。
3月16日,#啄木鸟放弃公关后发布整改承诺书 :对近期价格争议订单,无条件全额退款,取消以“维修项目多少”为考核标准,#啄木鸟奖励举报者1000元次 。
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党总支书记、紫荆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朱国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珠海市香洲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中天新闻网等台媒3月17日报道,台湾屏东县16日深夜接连发生社会案件,万丹乡的丹荣路上一间店面被砸后,17日凌晨在屏东市爆发枪战,造成5人受伤。警方到场调查发现,现场遗留一辆轿车,车身满是弹孔,地面留下26枚弹壳,警方封锁现场采证调查。警方在案发现场采证调查。
想象一下,你正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出差,本来一切顺利,但突然被告知因为飞机故障,8天的公差要延长到2个月,到半年,再到9个月……这是两名美国航天员苏妮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尔莫尔的真实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