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Product details
近来,文水县南武乡西庄村的千亩马铃薯田反常热烈,一场独具匠心的马铃薯出产全程机械化技能推广演示训练会在这儿举办,省、市农业部门专家与当地种粮能手齐聚田间,一起见证“铁疙瘩”怎么让传统栽培业勃发重生。
“轰隆隆……”伴随着一阵轰鸣,一台台马铃薯联合收成机在田垄间慢慢前行,旋转的铲刀深化土壤,裹挟着泥土的马铃薯被传送带送入机体,经过震动筛别离,丰满的薯块便滚落入随行的集箱中。不到半小时,一片地步就完结了收成。
“大伙儿仔细看,这台机器能一次性完结发掘、别离、集箱三道工序。”省农业机械技能推广总站的工程师站在田埂上解说,“曩昔十个人静心干一天的活,现在它三个小时就能搞定,还能削减薯块破损。”现场观摩的栽培户们纷繁拿出手机拍照:“这机器可真顶用!往年收马铃薯,我家五亩地得请八个亲属帮助,累得腰酸背痛还收不洁净。”
在演示现场,文水振华栽培家庭农场担任人李振华正忙着指挥工人将收成的马铃薯装车。看着半挂车在两小时内就装满了金灿灿的薯块,他激动地讲起了六年前创业时的情形。
“2018年刚种马铃薯时,真是把人熬脱了层皮。”李振华蹲在田边,指着土壤里残留的薯痕回想,“那时候全赖人工点播,雇了12个工人,从早到晚干了半个月才把50亩地种完。到了秋收,装一车马铃薯得6个人忙一整天,遇上连阴雨,眼睁睁看着半亩地的马铃薯烂在泥里。”
本年春天,李振华引入的马铃薯栽培机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每亩地的人力本钱从800元降到了500元,亩产反而从6000斤涨到了7500斤。真是应了那句话,曾经种田靠力气,现在靠科技!”
在西庄村的中心演示田里,咱们现场观摩了马铃薯联合收成机、马铃薯打秧机、马铃薯栽培机、无人机等设备的实操演示。这片1000亩的演示田,现在成了文水县农业现代化的“样板间”,辐射带动周边2000亩栽培区,经过引入智能设备、展开技能集成演示,推进区域马铃薯栽培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开展。
“咱们依据文水的沙壤土特性,集成了‘深松耕种+无人机植保+机械收成’的全程机械化形式。”文水县现代农业开展服务中心担任的人介绍,经过引入智能设备,演示区已辐射带动周边2000亩栽培区,推进马铃薯栽培亩均增产1500斤。
训练会上,市农业乡村局的专家还为农户们解说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出产关键技能”“智能农机与绿色栽培形式交融”等课程内容,并结合文水气候特征,具体解说了从种到收的机械化作业规范。
夕阳西下,联合收成机仍在田间作业,新鲜的马铃薯不断被发掘出来。这场“田间讲堂”,不只展现了现代农业的“硬实力”,更让文水的栽培户看到了科技赋能带来的新期望。(记者 刘子璇)